「息修」與身心靈健康7
陳國權牧師
本中心主任
「道在」(本中心簡稱)自2015年起,分別透過每月第二個週五晚上開設的「息修班」及每半年舉辦一次的「一日息」息修營,來推動基督徒靜坐。這三年間,參與學習和橾練的基督徒(包括天主教弟兄姊妹)人數不斷增加。有見及此,本中心將推出一系列內容豐富且實際的「息修」課程及活動,以供各位讀者參考。我們更誠意向大家推介並鼓勵大家參加,詳情可以翻閱本期內頁的「道在預告」。 |
回想「道在」於推動息修的初期,有弟兄問我:「基督徒也靜坐嗎?有根據嗎?」我對弟兄說:「對呀!基督徒也靜坐。當然是可以找到根據的。」事實上,基督徒靜坐可以從歷史源遠流長的東正教的「息」神祕主義(hesychasm)找到神學的基礎。 |
「息」的希臘文是hesychia,意思是寧謐、安祥、靜定。它所涵蓋的意義不僅僅是一處清靜的物理空間,也關乎人的身體,即其眼耳鼻舌身,也就是人的感官進入最低活動能力而獲得全面休息。事實上,當我們進入息的境界時,那些因生活和工作而造成的生理和精神壓力便開始消失,與此同時,我們先前疲憊的身體亦能夠徹底地得到了休息,然後我們的精神和體力便隨即恢復過來。「息」對我們身體的重要,可以從舊約先知以賽亞的話語中獲得了支持:「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十15)修習「息」無疑是治療現代都市病一種有效的途徑。其實,修習「息」不單能夠減壓、舒緩焦慮症與過度活躍症,還可以改善我們的專注力和記憶力。 |
尤有進者,「息」更是一種超常的心力,也就是一種高度警醒、專注而不渙散的明覺。與此同時,「息」也是一種超常的心靈清靜,即是人類存在的最單純的狀態(pure existence)。這也正正是上帝創造人類之時人最原始的狀態。如是觀之,「息」不單排拒了空無一物的消極意義,相反,其內在所蘊藏的,更是豐足與圓滿。正如天梯約翰(St. John of the Ladder)說:「靜(息)是禱告之母,是向上不斷的超升。」又說:「靜定(息)是無間地敬拜和等待上帝。」東正教神學家韋爾(Kallistos Ware)於深入探討了「息」的意義後便指出︰「靜定(息)是一種內在寧靜或精神集中的狀態。它指的不單是止語,更是一種態度,就是傾聽上帝和向上帝開放的態度。」保羅提醒信徒,我們是聖靈的殿,住在其中的是聖靈。換言之,上帝藉著聖靈居住在我們的心中。因此,我們要經常保持內心的寧靜、專注與警醒,因為這三者是我們覺知上帝臨在之不可或缺的條件。「道在」提倡生命回歸「息」及其修習方法,理由就在這裡。 |
簡而言之,修習「息」的方法就是「息修」,而「息修」的目的在於邁入此「息」之境界。從進路來看,「息修」包括了以下三個基本身心技巧:姿勢、呼吸,以及呼求。姿勢上,「息修」採用了坐的姿勢,就是讓身體安坐在板凳上,目的是要固定身軀,使它不左傾右斜;與此同時,亦能將全副精神集中於內,令整個人的神智變得清醒。修道者尼克科高(Nikiphoros the Monk)教導「息修」時這樣說:「坐下來,內心保持專注。」西乃貴格利(St. Gregory of Sinai)說得更加具體,他要求修者「從早晨開始,便安坐在九吋高的小凳上」進行「息」的修習。 |
至於呼吸,目的是要使我們的氣息和順舒暢,以達致心境平和安穩的果效。如此一來,呼吸在息修過程中便擔當了兩個重要的任務:其一,是幫助修習者達至內在專注;其二,是給修習者創造一個可供禱告的有利條件。 |
「息修」第三個技巧是呼求,其基本功夫並不太複雜,只需要專心地誦唸著耶穌基督神聖的名號便可以了。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藉賴呼求耶穌的聖名,來驅走我們心中的雜念、憂慮、不安、壓力等負面情緒和能量,直至我們的心可以重新安享在深層的靜定與安息中,並且在這裡覺知上帝的臨在。 |
Pico Iyer在The Art of Stillness: Adventures in Going Nowhere這樣說:「在這個極速的時代,我認為沒有任何東西比慢下來更令人鼓舞。在這個容易叫人分心走意的時代,沒有任何東西比專注更令生命豐盛。更甚者,在這個轉流不息的時代,沒有任何東西比安坐下來更來得迫切。」Iyer此番話無疑可以從「息」神秘主義傳統中找到了共鳴。事實上,遠在公元4世紀的沙漠教父已深刻體會到靜(息)及修習靜(息)對人的身心靈健康發展之重要。今天社會之所以百弊叢生,人心之所以不安、不快樂,一言以蔽之,就是因為我們無法停下來、靜止下來,好好地反省一下我到底是誰?我活著到底是為了甚麼? |
巴斯葛(Blaise Pascal)說得好:「人所有不愉快的事情,都是來自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他們無法安靜地坐在房間裡。」那麼,倘若人要生活得快樂,他就非要懂得「息」以及達至此「息」之境界的途徑不可。 |
7 原刊於《道在雙月刊》2017年10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