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受壓者同行——羅梅洛
梁木蘭
隨著已故教宗方濟各和新任教宗良十四世都是來自拉丁美洲或於拉丁美洲服務多年,讓筆者想起在二十世紀拉丁美洲動盪的歷史裡的一位殉道聖人──聖奧斯卡·羅梅洛(Saint Óscar Romero)。羅梅洛是聖薩爾瓦多總主教,他生於1917年8月15日,卒於1980年3月24日在主持彌撒中被刺殺殉道。他於2018年5月20日獲已故教宗方濟各冊封為聖人。羅梅洛的生命見證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黑暗中的信仰之路,這正如聖薩爾瓦多一位農村難民說:「羅梅洛蒙席就像是薩爾瓦多的耶穌基督……當他們殺害他的時候,我們都十分難過,因為我們以為一切都完了。但後來我們見到,他的精神給予我們力量抵抗壓迫。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現在更相信耶穌基督。」 他的生命、見證與殉道,激勵了無數基督徒思考:在不公義和苦難面前,我們如何以福音的精神與受壓者同行,見證基督的愛。 |
從保守到覺醒——羅梅洛的信仰轉折
羅梅洛原本是一位溫和、保守的主教,強調順從與秩序。然而,當他親眼目睹薩爾瓦多政權對窮人和異議者的殘酷鎮壓,當他的好友耶穌會格蘭特(Rutilio Grande)神父因堅持維護正義而遭受暗殺,他的人生與信仰徹底改變。這場悲劇成了他靈性上的「大覺醒」。 羅梅洛開始勇敢地站出來,公開譴責暴力與壓迫,為貧苦與弱小者發聲。他的轉變提醒我們:真正的信仰不是逃避現實,不是安於現狀,而是勇於回應上主在時代中的呼召。 |
福音的核心——與受壓者同行
羅梅洛的牧職生活,是對耶穌基督「與卑微者同在」,為無權發聲者發聲的活生生見證。在他擔任總主教時,薩爾瓦多社會極度貧富不均,農民和勞工長期受到剝削與壓迫。羅梅洛在他的講道、牧函和禱文中屢屢出現反對暴力及殺害無辜平民的論述,他更對美國軍事支持薩爾瓦多政府作出批評。他呼籲軍政府士兵抗命不要射殺無辜平民百姓,他不斷為無權者和受壓者發聲舉動,令當時的軍政府和教會內部保守派大為不滿及猛烈批評。他在《愛的武力》(The Violence of Love)(註1) 的講章中展現了羅梅洛的生命與復活主的關係緊緊地扣連在一起。他的道,正好展現出一個體驗到復活喜樂的人的靈性美麗的一面, (註2) 亦展現出他靠著對復活主的盼望,敢於以「愛的武力」來抗爭的情操。他教導我們,信仰不是自我保護的堡壘,而是走出自我,進入受苦者的世界。當我們願意打開心門,與貧窮、孤獨、被遺棄的人共度人生時,基督就活現在我們中間。 |
殉道的見證——基督愛的最高峰
1980年3月24日,羅梅洛在彌撒中被暗殺,當場殉道。他的鮮血灑在祭台上,成為基督愛的最高見證。羅梅洛的殉道不是悲劇,而是福音的高峰——正如他所說:「我的生命不是一己的,乃是你們的。」(註3) 作為聖薩爾瓦多總主教,他忠誠地以無私的愛去牧養和守護他的民眾,明知隨時會遭受暗殺而殉道,他卻義無反顧地踏上那條與受壓者同行的征途,為的是要踐行上主的道,如彌迦書6章8節:「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主同行。」他以生命回應了耶穌「人若為朋友捨命,沒有比這更大的愛了」(約翰福音15:13)的召叫。羅梅洛的殉道提醒我們:信仰不是安逸的保障,而是勇於為愛、為真理、為正義付出一切的勇氣。 他的死亡沒有讓黑暗勝利,反而點燃了整個拉丁美洲、甚至全球基督徒心中的希望之火,實現窮人的解放,上主的公義,以及基督的和平。 |
現代信徒的呼召——與受壓者同行
羅梅洛的生命,是對所有基督徒的呼召:在這個充滿不公、分裂與冷漠的世界,誰來與受壓者同行?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生活中遇見「小型的受壓者」——被忽略的同事、困難中的鄰居、家中的老人、社會的邊緣人。羅梅洛邀請我們:不要轉頭離開,不要只為自己祈禱,而要主動走近他們、聆聽他們、支持他們。 我們可以從日常小事做起:一句問候、一份陪伴、一個正義的聲音、一份實際的幫助。這些微小的行動,都是與受壓者同行、活出福音的具體方式。 |
讓羅梅洛的精神在我們心中復活
聖奧斯卡·羅梅洛的靈修見證,在今日依然充滿力量。他提醒我們:教會存在的價值,不只是守護信仰,更是與受壓者同行,為正義而奮鬥,為愛而犧牲。讓我們祈求上主,賜我們羅梅洛那份勇敢的心、溫柔的愛、堅定的信仰,讓我們在平凡生活中,成為受壓者的朋友,成為希望的使者。
註1:《羅梅洛:與受壓者同行的牧者》,頁vi。 註2:《羅梅洛:與受壓者同行的牧者》,頁166。 註3:《羅梅洛:與受壓者同行的牧者》,頁5 |